在重庆首个非遗特色市集现场,来自尼泊尔的Lakman向记者细数他为家人采购的新年礼物

2018-03-13 10:56:30 来源: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土家老酒、荣昌陶瓷、南山泉水鸡……”11日,在重庆首个非遗特色市集现场,来自尼泊尔的Lakman向记者细数他为家人采购的新年礼物。虽然嘴里嚷着“提都提不动了”,但当他走到非遗美食佐料摊前时,仍忍不住询问起价格。

图为王乾坤的糖画传统技艺摊引发围观。 钟旖 摄

图为王乾坤的糖画传统技艺摊引发围观。 

新春佳节临近,不少国人开始忙着购买春节年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赶场市集”不同,重庆邀请当地38个区县的上百位非遗传承人摆起了“首个非遗特色市集”,涵盖200多款非遗产品。人们在“赶场”时既可感受原汁原味的非遗传统手艺,也可将非遗产品作为新春年礼采买。

“我在尼泊尔的家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Lakman是重庆某医院的医生,已在重庆生活工作8年。“满载而归”的他说,“与随处可见的景区摆件、生活用品不同,非遗产品展示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作为礼物送人更有意义。”

图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鸡坨土陶”展铺。 钟旖 摄

图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鸡坨土陶”展铺。 

“1000多年前,我们那就有土陶作坊和烧陶土窑。我从15岁起学习土陶制作。”在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鸡坨土陶”展铺,该项技艺唯一的“80后”传承人刘海龙说,近年来政府大力扶持非遗发展,令自己看到了手艺人的前景。为迎合市场,此次他带来的土陶产品“更贴近大家生活需求”。酒缸、酒坛、酒盅、茶杯等器物一天能销售近千件。

“非遗产品与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不同,它们富有文化内涵,这一属性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45岁的杨锐从友人处听闻该集市,便匆忙驱车前来。梁平竹帘、合川桃片、武隆羊角豆干……杨锐说,现场,应接不暇的非遗产品可“一站式”购齐,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百元人民币以内的价格也较符合大众的消费预期。

周夕书是江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子叶麦粑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周夕书告诉记者,“2元一个的桐子叶麦粑,每天可卖上千个”。因制作麦粑的主要原材料桐子叶只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才有,为了让市民不受季节干扰享受美食,周夕书于2015年耗资10多万元建了一个冻库,专门冷藏真空包装后的新鲜桐子叶,保证每天的桐子叶麦粑供应。

品牌陈旧,产业化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非遗技艺老字号品牌,使之与消费者隔起一道“墙”。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王发荣称,重庆38个区县共有17个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4110项,涵盖衣食住行。借力传统节日推出非遗产品“赶场”活动,在营造浓厚“年味”的同时有助于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仅为市民搭建一个品尝购买的平台,更是市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47岁的王乾坤是重庆市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传统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为参加此次“赶场”活动,他提前两天布展,根据家乡开州的文峰塔造型做了一个糖宝塔,引来人流络绎不绝。他说,参与节会活动近年来已成为自己弘扬传统技艺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