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中益乡坪坝村来说

2018-03-13 10:43:44 来源: 都市快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春节,对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中益乡坪坝村来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邓明贵看着老伴忙进忙出地为回家的子女准备餐食,心满意足地点燃一支卷烟,思绪却飘了出去。

几天前,在坪坝村做了12年村长的邓明贵和村第一书记韦永胜、驻村扶贫干部谭华祥、罗洪旭等人一起,来到村里石桥组村民刘志安家荒芜多年的田头除草耕田。“这样刘志安回来后,就可以在家发展药材产业了。”邓明贵说,“刘志安夫妇在外务工多年,家里的三亩多水田因无人耕种而长满杂草,村里有限的土地也得不到利用,确实可惜。”

邓明贵是村子为数不多没有出去打过工的人。“当年我们这些山区没什么发展空间,刘志安和村里好多年轻人一样都出去了。”伴着邓明贵指头缭绕的青烟,一个小山村近30年的变迁如画卷般在言语中缓缓展开。

“大概从1990年开始,村里出去‘闯世界’的年轻人就多了起来。”在邓明贵记忆中,那时候的刘志安和他自己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对山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向往。由于村子在深山里面,路不多也不好,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村里人都希望自家有点能力的年轻人能走出去,在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挣点钱补贴拮据的家用。

“我们村现在有1367人,16—60岁的劳动力大概有850人,里面400多强劳力都在外面打工或者做生意,”邓明贵总结说,“这说明现在人可以更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坏事。”

就这样转眼20多年过了,这个深山里的穷村子也随着年轻人的减少渐渐老去,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着些当年的烟火气色。但在邓明贵眼中,这一切并不妨碍家乡存在的意义。“外面的世界再丰富,也不是每个出去的人都能过得好,老家在,起码不如意的时候有个走处,”邓明贵说,“毕竟家乡再穷也是自己的。”

只不过当时间走到2018年的时候,邓明贵心里却多了些愿望,那就是“村里年轻人能回来一些”。“现在村里的路是越来越好,就在去年,我们村里新修了6公路水泥路,还硬化了8公里的山路,都是村里留守的人在政府支持下一点点修出来的,”邓明贵说,“而且政府也在乡里搞乡村振兴,今年村里的药材基地也有了形状,这些都需要年轻人回来才能做的更好。”

“我今年52岁,刘志安今年55岁,我们这批人都慢慢老了,但村里搞建设我们还是想趁着有劳力再奋斗几年,”邓明贵说,“因为我们村本来就有种植黄连等药材的基础,再加上现在路好了,还有政府规划,要是成功,村里的年轻人不用外出也可以有一份比较好的收入。”

故土难离,旧人难舍。不论是一直留在村里的邓明贵,还是从外面的归来的刘志安。一过完春节,他们就将重新播下种子,在自己熟悉的田间地头耕耘新的希望。“要是回来的年轻人能多一些,那村里平时念叨子女的老人就少些了。”邓明贵说。

责任编辑:ERM523